首页/热点资讯/赵挺之(赵挺之是好人还是坏人)

赵挺之(赵挺之是好人还是坏人)

足迹体育一览:

赵挺之人物简介

1、北宋时期,赵挺之(1040—1107)作为一位杰出的大臣,以其字正夫而闻名,出生于密州诸城,现今隶属于山东省。他在熙宁三年(1070)通过科举考试,成为进士,起初担任登、棣二州的教授和德州的通判。元祐初年,赵挺之被召试进入馆职,担任秘阁校理,并晋升为监察御史。

2、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,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。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,本已赞赏不已,此时一见,便产生了爱慕之意。赵明诚回去后,便以“言与司合,安上已脱,芝芙草拔”的字谜方式,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。赵挺之恍然大悟,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。

3、首先,在文学和书法方面,赵挺之与黄庭坚有着相互的影响和赏识。两人同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代表了当时文学和书法的不同风格。赵挺之曾高度评价黄庭坚的书法艺术,称其“书如龙蛇,气吞万象”,这显示了赵挺之对黄庭坚书法艺术的赞赏和认可。

4、赵明诚,字德福,1081年生于山东诸城。他的父亲赵挺之是宋徽宗的总理。那么赵明诚是如何在简介中介绍这个人物的呢?赵明诚的介绍中提到,赵明诚是著名的碑刻家,文物鉴赏收藏家,古文字研究者。赵明诚少年时随父亲生活在京都汴京,就读于太学院。102年,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嫁给了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。

5、赵明成是山东诸城人。赵挺之的第三个儿子赵挺之是宋徽宗的宰相,但他被蔡京陷害而死。四年前,赵明诚于1081年出生于宋神宗元丰。他是著名的墓志铭家和文物鉴赏家。21岁时,还在读书的赵明诚嫁给了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。这对夫妇感情深厚,兴趣相投。

6、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此时是当朝吏部侍郎,官居三品。赵挺之因政治才能出众,为地方官时便政绩突出,因此官职升迁迅速。而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此时官居六品,在朝廷担任礼部员外郎,提点京东行狱。李格非虽然不及赵挺之的官品高,但亦是朝廷要职。因此,不看新旧党争带来的始端,两家也已经算得上“门当户对”。

李清照到底是苏东坡什么人?

李清照的爸爸叫李格非。李格非早年在京城开封教书,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(参见晁补之《有竹堂记》)。这个晁补之是谁?就是苏东坡的学生(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)。从这个角度看,李清照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(晁补之)的朋友(李格非)的女儿。如果论辈分,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“爷爷”。

李清照和苏轼苏东坡,这两个人其实也都是生活在宋朝的,只不过苏轼基本上是在宋哲宗、宋徽宗时期,而李清照跨越了北宋和南宋,所以总体来说,李清照还是要小一些的。

李清照是苏轼二伯父的老师。李清照简介: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—1155年5月12日),号易安居士,汉族,齐州章丘(今山东章丘)人。宋代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,早期生活优裕,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,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。

赵挺之是皇室后裔吗

1、不是。赵挺之,字正夫,密州诸城县人,北宋后期宰相,女词人李清照的公公,父亲赵怿是宋仁宗景祐元年进士,官至集贤校理。因此,赵挺之并非皇室后裔。

2、旁支。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不是宋朝宗室。 赵明诚是宋徽宗时任左仆射赵挺之的第三子。也是北宋皇族的旁支。历任州郡行政长官,家中条件非常优裕。赵明诚和李清照在研究学术外,还收藏了大量的金石书画,是当时的大收藏家。

3、父赵挺之是吏部侍?,崇宁四年,官自下拜宰相。母,郭氏,青州益都人。赵氏在青州城有私第,“挺之自密州徙居青州”。赵明诚少为太学生,弱冠时即潜心搜蓄金石书画。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,夫妻曾在青州城居住十几年,其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脍灸人口的文学作品;赵明诚在李清照协助下,完成了金石录初稿。

4、李清照的郎君是太学生、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。李清照18岁时,在汴京与其结婚。她与赵明诚琴瑟和谐,恩爱非常。 没多久,赵明诚的父亲赵挺和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得罪权臣蔡京而被罢官。不久,赵挺便死于政治斗争中,赵家开始败落,赵明诚和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,回到赵家的故乡青州。

5、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恩爱缠绵、至死不渝的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传为佳话,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游走在聚散离合之间。李清照18岁便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为连理。婚后,两人感情融洽,志趣相投,互相切磋诗词文章,共同研砥钟鼎碑石。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。

6、李清照,宋代女词人,号易安居士。生于书香门第,受良好文学基础熏陶。丈夫赵明诚,北宋官员、学者,金石家、收藏家。后因公公赵挺之得罪权奸蔡京,全家被遣还乡,夫妻长期分居。赵明诚病逝后,李清照将十五车金石古籍寄托到随皇室逃难的弟弟那里,但藏品最终毁于洪州沦陷。

张择端与赵挺之的关系

1、舅甥关系。赵明诚的爹是赵挺之,赵明诚的表弟是张择端,张择端与赵挺之是舅甥关系。张择端(约1085年—1145年),字正道,又字文友,东武(今山东省诸城市岔道口村)人。赵挺之(1040年—1107年),字正夫,密州诸城县(今山东省诸城市)人。

2、大观元年(1107年),赵挺之去世,赵明诚遭蔡京诬陷,被追夺赠官,家属受株连,赵明诚夫妇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。宣和年间,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、淄州知州。宋高宗建炎元年(1127年)任知江宁府,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年)移官湖州,未赴,病逝于建康。

3、赵明诚(1081-1129),字德甫(又作德父),密州诸城(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)人,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之第三子。著名金石学家、文物收藏家,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(1081年),卒于宋高 宗建炎三年(1129年) 。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,与李清照结婚。崇宁四年(1105年) 十月授鸿胪少卿。

4、诸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自西汉初年设县以来,众多文化名人在此诞生或留下足迹。从公冶长、赵挺之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,再到张择端、刘统勋、刘墉父子、王尽美烈士、臧克家、王愿坚等,诸城孕育了众多国家栋梁之才。苏轼当年任职诸城,其弟苏澈的探望与感慨,更是对诸城人才辈出特点的生动描绘。

5、赵挺之:由姜永波倾力呈现。香菱:由田子田细腻刻画。张择端:由王伯人深情演绎。陈师道:由贺强精彩诠释。童虎:由李世鹏生动呈现。婉儿:由吕夏细腻出演。韩尚胄:由袁珉倾力演出。张飞卿:由张帅细腻诠释。秦桧:由李文帅深情演绎。炳坤:由刘大为精彩呈现。晁补之:由舒杰深情出演。

“身名曾不问沈浮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身名曾不问沈浮”出自宋代赵挺之的《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》。“身名曾不问沈浮”全诗《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》宋代 赵挺之廓落襟怀德艺优,身名曾不问沈浮。当年册府曾同命,早岁文场每并游。寂寂旧庐东观晓,翩翩归旐北邙秋。都城犹记樽前别,精爽今随逝水流。

“身名曾不问沈浮”的出处是宋代赵挺之的《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》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词的一些关键信息:作者:赵挺之,宋代诗人。全诗内容:廓落襟怀德艺优,身名曾不问沈浮。当年册府曾同命,早岁文场每并游。寂寂旧庐东观晓,翩翩归旐北邙秋。都城犹记樽前别,精爽今随逝水流。

“早岁文场每并游”的出处是宋代赵挺之的《杨十七应之兄学士挽辞》。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介绍:作者:赵挺之,宋代诗人。全诗内容:廓落襟怀德艺优,身名曾不问沈浮。当年册府曾同命,早岁文场每并游。寂寂旧庐东观晓,翩翩归旐北邙秋。都城犹记樽前别,精爽今随逝水流。

出自:(宋)杨万里《宿新市徐公店》 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 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 出自:(唐)胡令能《小儿垂钓》 关于六一的诗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 —— 杜牧《清明》 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
身为俗吏趋行部,手艺名香祝有年。圣主有恩酬绝艺,帘前师号紫袈裟。旷落襟怀德艺优,身名曾不问沈浮。从来艺事两难精,今日逢君喜且惊。太息艺成头已白,谁能持使献金门。纵云录后有前例,循吏艺文应并编。 带有“艺”字的诗句 方知此艺不可有,人间万事凭双手。

身为俗吏趋行部,手艺名香祝有年。圣主有恩酬绝艺,帘前师号紫袈裟。廓落襟怀德艺优,身名曾不问沈浮。从来艺事两难精,今日逢君喜且惊。太息艺成头已白,谁能持使献金门。纵云录后有前例,循吏艺文应并编。溪山如许佳,欲画无绝艺。风流正始士,艺达孔门科。

关于赵挺之和赵挺之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发表评论